我們是自由的,並且為彼此自由而高興。

你一定有遇過一些人—驕傲自滿,當他遇到困難需要幫忙時,你帶著善良的心去幫助他,他反能覺得受到侮辱相當生氣;有些人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指教,往往會把別人的看法投射到他自己所想的情境而產生憎恨與抱怨;有些人過著憤怒導向生活,易怒、易衝動,對芝麻小事過分敏感,儼然是「不公義事件的搜集者」,而且是好辯、好鬥,或者好訴訟的人。
某些羞恥導向的人會以完美主義和嚴格的要求來補償自己,因而變得緊迫盯人且毫無包容心。自組保安隊的道德極端主義份子就是惡名昭彰的例子之一,將自己無意識的羞恥感投射到他人身上,覺得自己有正當理由以正義之名攻擊他人。
有些情緒會難以察覺,卻造成很大的影響,例如「冷漠」。對於不願意看到的或不喜歡的事,用一個冷漠來應對,漸漸地你對任何事物都不掀起漣漪,對刺激毫無反應,直到眼睛停止追蹤注視。
也有些人好像不太會遇到這種憤恨不平的事情,他們總是能在生活中發現小小的樂趣。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:「有一天家裡冷氣壞了需要找人來修,等了很久終於來了。這個冷氣師傅蓬頭垢面,頭髮很長、牙齒沒幾顆牙,甚至連腳都是黑的,走過去會留下黑色的腳印,而且工作十分鐘就需要出去呼吸抽根菸,不時的手機還一直響起需要接聽,就這樣過了三十分鐘過後,終於把冷氣修好了,並用台語告知你哪裡出了問題,留下電話收了錢就走了。」
如果這事件發生在你身上,你的情緒會怎麼樣呢?還能發現什麼當成生活小小的樂趣嗎?沈默真的是最有力的呼喊嗎?該怎麼樣發自內心的開心呢?藏著珍寶的寶盒,只是不知道怎麼才能得到打開的鑰匙。
在這些人的世界裡,把冷氣師傅這件事當作一件神奇的故事並到處跟人分享:「今天遇到了一個神人,像是武俠小說裡的人物,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外表甚至走路都會留下腳印,他走到哪我都跟著他後面擦他的腳印,免得讓懷孕的妻子生氣,把擦腳印當作是一個遊戲。這個老冷氣可能不好修,但這位師傅迅速判斷,並鑽去裡面查看,抓出了一個貌似損壞的零件,撥電話請同事把零件送來。在這個空擋時間去抽根菸時,不時有電話打來,有的是隔空問診、有的請他來修冷氣,真的是高手中的高手;最後零件來了,修好以後跟師傅閒聊一會兒才知道是無師自通,一般人可能會查不出來或者整個換掉,而只換取某個關鍵零件,省了不少時間與費用,還獲得了一個神人故事。」
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?我們先來了解情緒的能量。David Hawkins所寫的《Power vs. Force》,透過肌肉動力學(Behavioral Kinesiology)所做的研究,是一種可複製性以及發展完備的科學,長達二十年的研究成果為基礎,包括數以百萬針對不同年齡層、不同人格類型及不同職業的數千位受測者所做的測定資料。
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頻率能量,低於「勇氣」開始對身體造成傷害,從心裡影響到生理,也影響到你的朋友與生活。這些負面的情緒,一直累積在那邊會伴隨著更多其他的負面情緒出來。每一個遇到的人、發生的事都有著頻率,這個頻率因子會反應出你的情緒。
勇氣以下的等級,主要動力是生存,比較高一些的恐懼及憤怒特徵更有中心驅動力,而在驕傲的求生動機也可能擴展至他人。高於勇氣,他人的幸福變得越重要,療癒便開始了。
情緒,可以是助力也可以是阻力,這就取決於你是向上情緒代謝或者反向。代謝(Metabolism)是生物體「物質」與「能量」交換的過程,分解即將分子分解成能量的過程;合成即將能量合成細胞中的物質成分。物質就是遇到的人事物,能量就是產生的情緒,向上的情緒代謝就表示意識的提升。
下圖的一、二項限裡,好壞的人事物都會帶到高頻能量裡,產生正向的情緒,就能超越受害者的角色,了解到沒有外在的事物能影控制你,事件本身並不是動點,而是如何反應、何種態度,這將決定此事在一個人生命中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的,體驗到的事機會還是壓力。像是冷氣師傅的故事,你看到的究竟是武俠人物或者糟糕的修理工。
有一則故事是關於寬恕的真實事件,一場無情的火帶走了16人的性命,起因為計程車司機阿明情緒失控發生口角,拿了瓦斯桶於櫃檯前引爆,原本充滿嘻鬧聲、歌唱聲的KTV就這樣被哀號充斥。入獄後一心求死,無法原諒他自己,開始寫信向家屬道歉,字句帶著愧疚,卻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回應。
直到他收到一位離難者姊姊的信,當時她52歲,而原住民的傳統是帶著刀討命,她卻選擇寬恕了他,因為耶穌告訴她每一個人都是神的孩子,信中只有關懷並接納與寬容了他。後來,他們以姐弟相稱,一年內通了20幾封信,而杜姊的母親也認了阿明為乾兒子,直到執行死刑前,感慨的說道:「我又要失去一個兒子了。」
在人世間是「情」不是愛。這個世界有愛,但愛不是來自這個世界。人世間的情是「有條件的愛」,是有雜質的愛,依賴如果不見就會痛苦,心則是枯井。寬恕是我們心靈自由的鑰匙。如果你想獲得自由,從心靈去寬恕吧!因為批判會讓你入陷在對錯難以抽離,要超越對錯的二元性思維。對於外在世界的現象,不去評判,因為我們看不到真相全景。去知曉寬恕的真理,心就不會受困在無形的監牢中。
下圖三、四項限則是不管好壞的事物,可能因你的投射,轉化成不好的情緒。注重公平正義的人,常為了不平等而發聲,也為了社會上的惡習憤恨不已;曾經有一位企業的創業家,白手起家的創業出自己的事業也有幾間店,不折不扣的女強人。某一天,店裡剛好只有他一個人,這時候有位客人進來叫了一聲「老闆娘」,莫名地踩倒她的地雷,帶著一點情緒的說:「你好我是這間店的老闆!」
不管怎樣的事物,一不小心自己就把它投射錯誤,造成低頻情緒。因為一開始就設有了條件,有條件就有期待,期待不成就生氣。你必須提升你自己,而當你意識到這一點,你就開始轉化了。就算是惡劣的言語,你還是會尊重,但不一定代表認同,但過一陣子,會有另外形式的收穫回來。對付與療癒是不同的,開將血壓藥給高血壓患者是一回事,拓展患者的生命脈絡,讓他不再生氣、不再壓抑情緒,又是完全另外一件事。
究竟是助人為快樂之本或者快樂為助人之本?前者是有條件的,為了得到快樂而助人,而這個快樂產生是暫時性的,能量值甚至在勇氣以下,姑且歸類在渴求,帶著期待去助人是很容易生氣的,是枯井的;後者是湧泉的,因為快樂而助人,是不求回報的,遇到好壞的事物你還是快樂的,也因為這樣,你幫助的人有很大的機會情緒會因你而轉化提升,神奇的事情就會因此發生。

深山小村裡,他也是全村裡唯一的醫生,也相當受居民們喜愛。有一天的滂沱大雨導致邊坡滑落造成一位孕婦命危,交通也受阻無法送到大醫院急救,這位醫生只好進行緊急手術,但傷況實在非常危險,無法同時救回母親與孩子,只能選擇一個。在醫生的搶救下,孩子存活了下來,母親卻不幸喪命,而這名醫生充滿了愧疚,最後因此而消失。
這位醫生,從小跟著他的醫生父親,就這樣一邊幫忙一邊學習,在鎮上的診所長大的。直到父親因為被騙把診所拿去抵押,過世之後欠了一筆債,追債迫使他便逃離了家鄉,四處流浪。直到有一天,他來到了這個深山裡的小鎮,發現村里沒有醫生,村民們要看醫生都要跋山涉水的前往鄰近鎮上的醫院,來回就要花費一整天的時間。
於是他就開始在村裡開設診所,一開始是為了錢治些小病,有嚴重的疾病就轉介鎮上的醫院,村裡的人都非常信任他。但真相是,他其實沒有醫師執照,是非法行醫,醫療知識只是當初跟著父親邊做邊學。這是一個相當純樸的小村,村民相當愛戴這名醫生,三不五時就拿些自己種的農作物來到診所。
這名醫生的思想上也產生的變化,開始自學以及大量的閱讀來增加醫學知識,就這樣過了十年,直到孕婦命危的事件,雖然該名孕婦之後送到大醫院後搶救不治,但醫生看了情況後說到,能救回孩子已經是醫學上面的奇蹟,要同時能救上母子二人真的相當困難,更不用說在偏鄉醫療設備不足的情況。這名醫生就從此隱姓埋名,就這樣又過了十五年,直到他與救回的孩子長大後再次相遇,以及遇到從一開始就知道他沒有醫師執照診所的護理師,這個當初內疚的心結才徹底解開。
受困在低頻能量裡的心靈的病毒,即是愚痴與瞋心,無知的單蠢、看不順、看不起、看不慣,在負面情緒裡,一顆受困的心靈難自救,就像是電腦中毒,很難用中毒的電腦來自己解毒。你需要尋求幫忙,不管是天助、人助還是自助,但要在你真正面對這個心結後,這些幫助才會啟動。
第一步、敞開心
不盲目跟從、不盲目相信也不盲目否定,最常見的負面原因是一些無意識的執著,假我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封閉的世界,陷入情緒與精神漩渦。敞開心,洋蔥一層層剝開,黑點一點點淡化,逐漸揭開陰影展現出內在的純真。
第二步、接受
敞開心的接收訊息,全然地接受外在的幫助,脫離那個試圖不斷拉扯你的心靈—自私、自我的內在干擾。從「知道」進而「做到」,回歸現實的真修實練,了解到尋求幫忙或接受幫忙是另一半完整個圓,你的靈魂那塊拼圖就完整了起來。
第三部、豐盛
豐盛湧泉的自己,像是太陽般的給予溫暖與光,不再被「形式」的事物所困,並尋找萬物的「本質」,認知到你所給予都屬於你,離開恐懼、猜疑、不安和許多不健康的感覺習慣,滿溢著愛,無虞匱乏的生活。我們擁有創造與努力的成果,擁有珍愛的想像、夢想所帶來的所有的成果,財富是「愛」的收成。

在我失望的一刻,我感受到鼓舞;當我被毀壞,我同時也在康復。當我像大地一樣安靜堅實,那時候我便可以用低低的雷聲與眾人講話。
The minute I’m disappointed, I feel encouraged. When I’m ruined, I’m healed. When I’m quite and solid as the ground, then I talk the low tones of thunder for everyone.
-Rumi
資料來源:
- 圖一:David Hawkins, 2012. 心靈能量 Power vs Forc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