降低受傷機率,十倍滑行效率;雪裡的靈活,發力、借力與卸力。不讓膝蓋過度集中傷害,正確運用身體的力量發力、借力與卸力,除不受傷也可更靈活控制彎,只要樹與樹間夠寬就能穿梭,全地形滑行,只要是雪上,沒有不能滑的地方。
有這些觀念後,意識受到提升身體就能漸漸體會,可以省力並且十倍滑行效率、不受傷。可以開始找饅頭跳、找樹林穿、找鬆雪衝,或者練一些帥氣平花的招式。不過這些又是另一個領域,是有風險的。跳要會落地、穿樹林不能撞樹、鬆雪要會看地形跟氣候,這我們之後文章會再慢慢分享。在此提醒各讀者,滑雪時安全裝備一定要備齊,尤其安全帽最為重要,這是極限的運動,要能意識到危險的存在,才能共存。
被引導、有意識的做,身體會漸漸地找到省力、不受傷的位置,並且記憶起來。當在吃飯的時候,拿起酒杯並靠近嘴喝下去,這時候你是怎麼想著做這件事的?清醒的時候拿起、酒醉的時候拿起,是自然而然的省力做出的,不會去想手腕動什麼角度、手肘動什麼角度、手臂抬起來,都是互相連動的,當某個關節鎖住時,是否覺得費力?這個意識觀念如果沒有,盲目的做、沒有聽身體的話做、沒有感覺的做,就會很容易受傷。
安全裝備一定要備齊,安全帽最為重要,這是極限的運動,要能意識到危險的存在,才能共存。

意識受到提升身體就能漸漸體會,可以省力並且十倍滑行效率、不受傷。
歸零站姿
所有技巧的源頭—歸零站姿,做完任何動作後回到的原點的準備動作。要壓前刃跟後刃距離都相同,一個平衡的位置。沒在這個平衡點上的話,最常發生的是屁股掉到板子外,肩膀、雙手會在前方而非板上,身體離前刃很遠,所以Toeside時候速度會起來,每次都跌後刃那邊。滑行站姿,腳踝彎、膝於腳尖上方並保持彈性勿緊繃,臀與肩平行於板上,手肘後收開胸背打直,就讓我們細說每個部位的角色:

- 腳掌:腳掌踏平鞋底,平均施壓,若無法均壓可以更換鞋墊,或平日加強足弓訓練。
- 腳踝:腳踝彎曲,彎到頂著鞋舌,不要讓脛骨前肌緊繃但又能隨時發力,腳踝是我們最直接且細微調整的地方,像是投籃的手指尖。
- 膝蓋:膝蓋位置會在腳尖上方,運用前刃時候會超過腳尖,運用後刃時候位置約會在腳掌上,他是一個調節器,若當作施力點會容易受傷,需要由髖帶著移動,能最有效率安全地使用。
- 髖部:髖部為發力處,我們的臀與腿肌是最有力也重,發力由髖帶動膝,折骻壓後刃、推骻壓前刃,這會讓身體重量全部壓上去,非常省力且有效率。骻臀平行於板子,進階是壓刃後才旋轉,初階是回到歸零處再旋轉,但記得轉回來,不然會轉過頭。
- 腰與脊椎:折骻不彎腰,脊椎前彎或後折都會讓身體出不了力,因此我們要跟大重量訓練一樣的準備動作,壓胸夾背、手肘後收、肩膀打開,這會讓身體能釋放力量,除了有力量之外,身體在軸線上產生的旋轉才能帶到下半身。
- 肩膀:肩膀要打開,位置會平行於板子上方,肩膀要跟著板子移動或帶領,它是旋轉的槓桿,當在軸線上時,肩膀能控制板子的去向。左肩跟右肩是需要分開訓練的,這就像打排球時,雖然右手揮臂攻擊,但左手是維持平衡用的,是一個對稱的移動,會畫一個八字形,滑雪也是一樣。
- 雙手:雙手是上半身最後的平衡輔助,手肘會後收,手會指向前行的方向,就連掌心向上、向下都會有影響。
- 視線:看著你要去的方向以及預看你去的方向有沒有障礙物,看出去時是正的,如果是斜的就要看看感受一下哪邊歪了,想像一下肩膀有水杯,不要讓水倒出來。常忽略的一點是有坡度時是3D維度的,視線除了「看過去」還要「看下去」,不要害怕往山下看。

所有技巧的源頭—歸零站姿,做完任何動作後回到的原點的準備動作。
發力、借力與卸力
滑行的發力是由髖帶動膝,力量就不會過度集中在膝蓋上,造成膝蓋的受傷。因為我們的臀與腿是最有力也最重。發力,或者稱作加壓有幾種方式,第一、為改變板子角度,板子立起就會增加壓力,也就是調整關節的位置;第二、身體的垂直壓縮或伸展,並還可以再搭配板子角度;第三、利用物理慣性與地心引力,運用板子的彈性,借力使力。
卸力,也就是緩衝。是由腳踝帶動膝蓋最後到髖,髖是最主要卸力的地方。腳踝與膝蓋只是傳導,關節鎖住很容易造成受傷。緩衝又分為主動性與被動性,主動性是可以看到的預先準備,通常是大饅頭或者陡坡懸崖;被動性的則是小起伏,利用腳感吸收,像是鬆雪、樹林或雪道上常會有的小起伏,有時候看不到。
緩衝,踝帶動髖;發力,髖帶動膝。

高效率滑行
減少不必要耗能—高速下Pivot只發生在Edge上,Sliding會造成能量的耗損,不過有時候會利用Sliding釋放過多的速度,而高效率滑行,速度與壓力的控制就相當重要,這個我們再Carving的文章裡有講過,這其中就要控制彎度,要能有效加壓與適當旋轉。
Soft hard soft hard 控制彎度-有效加壓、適當旋轉。
有效加壓,Toeside推骻-膝蓋投影超過腳尖,臀、肩推至前刃上方,手肘後收自然下垂於前刃位置;Heelside折骻-膝蓋投影低過腳尖至腳掌,肩膀靠近膝蓋,手肘後收自然下垂於後刃位置。腳掌踏平鞋底,勿用小腿力量墊起腳尖,這會讓腳跟懸空,力量也不持久,我們要用身體的重量來壓刃。至於身體的垂直移動加壓,我們之後文章會再分享。
適當旋轉,了解轉彎物理慣性,重心於點上移動對應。折骻不彎腰,才可軸心轉。下半身,操控板子;上半身,引領板子;上下全身,釋放板子。
- 操控板子,強化軸心轉的力道—保持滑行站姿,膝蓋於腳尖上方,已使得髖轉帶動膝蓋(彎)產生槓桿,像是扳手一樣,膝蓋若打直,就像十字起,力量不足。
- 引領板子,上半身是維持平衡的功臣,脊椎的多節創造的柔軟性與旋轉的細微度高於下半身,能更細緻的引領板子,搭配肩膀與手,有很多可運用的技巧在裡面。
- 釋放板子,不僅是2D的概念,加入坡度後,是一個3D的維度,那會有速度與重力的產生,將此借板子之勢產生緩衝與回彈的力量,適當借力使用需搭配上下全身的配合。
高效率滑行,需要所謂的「腳感」,即滑行時反饋於腳的感覺,速度要多少、刃的角度、身體垂直的施力,緩衝與適當的旋轉。
折骻不彎腰,才可軸心轉。
強化軸心轉的力道—保持滑行站姿。

下半身,操控板子;上半身,引領板子;上下全身,釋放板子。
為何滑行時上半身站不正?
在滑行時,有加速度與離心力產生的平衡感,是一種新的感受。身體的恐懼你不接受,是費力的安全感;而身心都害怕,肌肉會僵硬來阻止你繼續做動作。人在害怕時候會縮起來,上半身站不正,沒有在軸心上,除重心提高外也會產生無效旋轉,肩膀與手掉到前刃外,臀部就會移到後刃外去平衡,產生惡性循環。除此之外,重心提高也會造成壓刃的距離增加,操控板子變得很不靈活。
輔助練習轉移意識,讓身體找到平衡點,記憶省力不受傷的位置。常會需要回到最基本的歸零站姿,檢視每個關節是否有持續的作用。腳踝有沒有保持背屈(Dorsiflexion),脛骨前肌作用約75%,此時膝蓋會在腳尖上方,這時髖就會在板子正上方,壓前刃與後刃時距離則會相同,折骻與推骻需要膝蓋與腳踝的配合,這樣一來地基就會穩固、扎實。
滑行不彎腰,脊椎若是彎曲的狀態,身體會意識到危險,會阻止肌肉發力,力量就會出不來。脊椎的多節創造的柔軟性與旋轉的細微度高於下半身,滑行時上半身有引領的作用,保持壓胸夾背、肩膀打開、手肘後收,維持好歸零站姿,將有助於滑行的靈活度。
身體的恐懼你不接受,是費力的安全感;而身心都害怕,肌肉會僵硬來阻止你繼續做動作。
練習—平地
- 重心移動的三條線:前刃、板上、後刃。
- 在重心點上加壓,身體的垂直壓縮與伸展。
- 在重心移動間時,軸心旋轉pivot。
練習—滑行時的上半身姿勢調整,多點節奏少點鞠躬
- 綁手滑行練習:移去手部平衡,臀部自然會回歸中心一些。
- 後手動作練習:利用後手去操控板子的轉彎。
- 前手動作練習:外轉掌心向上逆轉開肩、內轉掌心向下軸順轉。
- 前低後高練習:加入3D有坡度的滑行。
- 調整與意象練習:端盤子、肩膀水杯、goggle正視線、腳趾上翹、鬆Binding、Follow the leader。
- Frontside nose roll、Backside nose roll:滑行時的重心移動、垂直壓板、軸心旋轉,非常好的檢測與平衡訓練。
高效率滑行,減少不必要的耗能—Pivot只發生在壓刃時。

About Begin 原創文章,分享請註明出處。
延伸閱讀:
Published b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