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CoachNote] 拆解轉彎:收與放的藝術


首先要先釐清轉彎的階段及該如何控制。


每個動作程序 Sequencing movements

     任何動作都有程序,要先能平衡(Balance),保持壓力壓力(Pressure)與刃(Edge)立起來將板子牢牢坎進雪裡,並且讓身體放鬆(Flex)的吸收地面的起伏,才能有效的施與扭力Pivot,操舵(Steer)來讓板子去你想去的方向,操舵其實就是結合Balance、Pressure、Edge、Flex、Pivot。

螢幕快照 2018-02-20 下午10.59.36

圖片來源:CASI 2016  Reference Guide


一個完整的彎 Early edge

     讓彎越完整,越能控制速度與方向。沒有用到Early edge技巧的彎就會少了半個弧,控制不了速度常會發生Sliding或者Catching的現象。

     滑行時很重要一點就是利用Early Edge(turn above fall line),初學練習轉彎時,是將換Edges的時間點在彎的9點與3點位置,換Edges才不會發生卡邊。但板頭開始朝下,於11點與1點鐘方向就開始產生速度,因此在換Edges就會造成Slide。

     Early edge就是將換Edges的時機至11、12、1點鐘的方向,你將可以畫出完整的半圓,讓板子帶著你轉彎,讓你的Toe跟Heel可以對稱且韻律,並劃出漂亮的弧線。不同的弧度、大小將可以控制你滑行的速度。

     要保持弧度與韻律,需讓身體記憶上段的「動作程序」,將Edge卡進雪裡,讓重量放在Edge上,身體保持彈性的彎曲為得是吸收地面顛頗及可以跟著板子轉動。

     要能提早換Edge,需充分運用Edge與平衡在Edge上,降低COM並施予垂直的力與板子,我們可以看向心力那張圖即可發現,必須施以一個向山坡上的力來維持平衡,意思是你身體會倒向山下;Early edge有助於你更快速的轉彎以及控制速度(控制彎的形狀)。

early edge Carving

壓力管理與速度 Pressure and speed theory

     為了讓板子不離開軌道,必須去維持穩定的壓力來讓板子保持在雪上。綠色區塊為轉彎起始,這個轉換edge技巧為「early edge」,這個技巧可以讓彎更快轉出,也更完整。

     在綠色區塊,方向與動量(momentum)同相,因此加壓時速度會增加;在紅色區塊,方向與動量(momentum)反向,因此加壓時速度會減少。因此,在綠色區塊加壓速度會增加,必須讓身體保持彈性才能夠跟著板子走,如果膝蓋鎖住、上半身僵硬,板子會往前走而人留在後面,就像踩到香蕉皮一樣。

     在黃色區塊(速度最快),此時加壓不會讓速度加快,但不加壓就會產生「火車脫軌」現象,整個滑出去,此時最需要做的就是「兩腳平均出力」的去讓板子帶著你轉彎。

     紅色區塊我稱為他做收尾區塊,在彎快結束時可以再施加壓力或者增加Edge angle來改變彎的Shape讓它更為Close,速度即可放慢許多。

Carving 轉彎壓力


轉彎的發生與重心移動 Phases of the Turn

[Initiation]

     初階利用重心「微」前腳或者利用傾斜(Inclination)來驅動轉彎。在進階滑行,我們會少利用傾斜(Inclination)而多運用下半身關節(Angulation),上半身保持穩定(Silence),因為你身體傾斜越多,換Edge花的時間就越多。將重心Shift到前腳,換刃同時會使板子扭轉(Twist),讓板頭更早吃到雪,讓彎發生的更完整。

[Control]

     雙腳平均出力,重心於兩腳之間;此階段速度會最快,需增加壓力讓Edge抓住雪面,因此兩腳平均施力向下穩定壓力;若重心放太前腳,會太快將板子轉向,你就會發生Catching edges的現象;若重心太放後腳,板頭會翹起來,有效Edge不夠,無法控制速度與方向,也會導致板前人後的失衡現象,就像踩到香蕉皮滑倒一樣。

[Completion]

     完成收尾階段,可以增加壓力(增加Edges角度或者GRF),讓彎更Close、速度更慢。板子因為轉彎,開始減速了,板尾會發生離地的物理慣性,就像汽車相撞車尾會翹起一樣,因為板頭開始減速,造成板頭板尾速度不同而慣性離開雪面,因此我們會將重心放至後腳讓板子仍然坎進雪裡,才不會造成Slide。


  • 起始階段,加壓會使速度增加,因此重心要放前腳,不然就會像「翹孤輪」一樣。
  • 控制階段,要兩腳平均出力,因為此時速度最大要板子不「脫軌」。
  • 收尾階段,加壓會使速度降低,因此重心要放後腳,不然就會像「汽車相撞」車尾翹起。

螢幕快照 2018-02-20 下午10.51.50

圖片來源:SBINZ_Manual_2017


♦ 轉彎換刃的幾種方法

     換刃「前」將刃的壓力卸除,換刃「後」再加壓。若是Up un-weight,則是透過身體延展向上站,會讓你的刃壓力卸除,換刃後向下座加壓。

     Down-unweighting則是靠收腳來產生壓力卸除的效果,用踢腿延伸來產生加壓的效果。該技巧的優點是換刃速度快,但缺點是對於下半身關節(Angulation)的使用不熟悉者,或者對於轉彎的時機(Timing)不熟練者,容易造成卡邊的跌倒,造成受傷。

     腳踝的動作快,但力量較小,膝蓋及臀部的力量較大。我們穩定控制壓力需要踝、膝、髖關節的互相搭配。常有人問我哪一種技巧比較好?其實它各有好處,不同地形、速度、身體位置可以用不同換刃的方法,有時候換刃前是個陡坡或斷面,就需要用Up un-weight的方法;有時候在饅頭裡必須直接收腳換刃,就是Down-unweighting的方法。

Mid-weight、Up un-weight、Down un-weight


♦ 控制速度的方法 Speed Control

     練習S Turn為的是控制速度,彎的大小(Turns Size)、開放或閉合(Turns Shape)都能影響滑行速度。進階的技巧,可以利用Revert Carving的方式(Counter Rotation )來減速。


應用:力量與時機

     滑行時控制灣的大小(Size)與形狀(Shape)來控制你的速度,這取決你的力量以及運用時機,身體要能體會動作程序、完整的彎、重心移動、換刃方法等等。

     進階滑行利用重心移動加快轉彎發生。一開始Heel side會比較好施力,因為坐下去力量強,開始掌握施力方式後,Toe side會比較好施力,並開始感覺到Heel side比較難加強力量,因為背後的細緻施力並不容易,同時又要維持Edge角度更是不容易。在這個階段,上半身就需要開始作用,才能讓Heel side turn維持著。

     我們要開始運用板子的性能Performance,三大元素,且缺一不可。首先你要能控制Edges angle(Inclination + Angulation “Twist”)以及平衡在Edges上(Balance on the working edges),轉彎時你必須控制「壓力」,讓Edge仍抓著雪(Edge Grip),再有Edge跟Pressure之下的Pivot才能有效展現雪板性能。

螢幕快照 2018-02-20 下午10.53.49

圖片來源:SBINZ_Manual_2017

     Ollie其實就是板子性能的展現,而把Ollie融入在轉彎當中,類似Dolphin turns。但要注意的是,要時刻保持Centre Pivot,重心前後腳的移動只是「用腳輕點(Tapping front or back foot)」,彎可以轉的很小很快,並且可以展現板子性能,是於滑陡坡(Steeps)、饅頭(Bumps)、樹林、鬆雪(Power)核心技術。


參考資料

二世谷Niseko、湯澤Gala、神立高原 Kandatsu、野澤 Nozawa、舞子高原 Maiko、湯澤中里 Nakazato、藏王 Zao、白馬 Hakuba、富良野 Furano、留壽都 Rusutsu、志賀 Shiga、妙高 Myoko、安比 Appi、KIRORO滑雪場、夕張滑雪場、SAPPORO TEINE手稻山、石打丸山滑雪場、上越國際滑雪場、栂池高原滑雪場、班尾高原滑雪場、中文滑雪教練、中文滑雪課程、單板教學、雪板指導員、北海道滑雪、東京滑雪、日本滑雪、滑雪指導員、CASI證照教練、CASI證照訓練、北海道初學滑雪、初學滑雪課程、岩手縣滑雪、北海道滑雪課程、北海道滑雪推薦、北海道美食、北海道溫泉、富良野住宿、藏王溫泉滑雪、網張温泉、岩手高原スノーパーク、星野度假村、星野滑雪場、TOMAMU、進階滑雪課程、CASI LV2指導員、Carving課程、鬆雪課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