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me to step up your skills. Become a SB instructor.
現今有許多機構有提供教練訓練,些許項目或許會衝突,但其實核心原理是一樣的,會衝突的原因是因為誤解。報名CASI LV2可以更真實的面對自己,有些誤解若不深刻則會誤解一輩子,停滯不前。透過閱讀CASI教科書,累積了許多知識,畢竟這本書也是集結時間與經驗累積所產生,而且在2016年有新的改版,考試後才了解到,並不是所有細節都有寫在書裡。我們對未知領域的東西摸索相當有意思,對細節會更了解與深刻,我們也需要引導與指導,更何況剛接觸滑雪的朋友們。這個分享文,不管你是否要考CASI LV2,這些概念都可以參考。
♦ 如何報名
官網上有著名海外考試地點,如日本白馬、北海道、韓國、歐洲等等國家有考試,當然在加拿大、美國境內都有考試,詳情請去官網查詢。
♦ 為何報名
參加過CASI Lv1就知道會經驗一種被昇華的感覺,選擇了報名Lv2的考試,也算是給自己一個目標可以練習。每天抱著那些整本英文的教科書,深入技術、力學、裝備、教學等等理論,以及與考官互動共振的實務經驗,過程中投入高集中的專注度,將有意想不到的突破。
♦ 如何準備
除了報名「考試」,建議也可以參加CASI辦的「PREP COURSE」的課程,也就是說在考前先幫你複習,這部分比較能幫助Riding的部分,你會知道考官的評判標準、提前調整「之前的誤解」與「壞習慣」,這些壞習慣會在你滑行較陡地方會被放大,而參加「PREP COURSE」的課程,在這三天內你可以很專注在修正、調整、練習上,因為在正式考試期間,除了滑行,另一個更大部分時間會花在準備「教學」上,就必須一直大量閱讀去記憶。
在了解如何準備一定要看官方提供的「COURSE GUIDE」,其中有「三個主題」室內課、「三大項」教學考試以及「滑行技術檢測」。
室內課 WORKSHOP:
「三個主題」室內課。以下描述以Lv 2為主,LV1所著重的內容以及其細節不再詳述,僅分享心得與概念。
第一、ADVANCED TEACHING THEORY
Reference Guide的Chapter3 Teaching Theory的部分p10-30,這部分講教學理論,這些理論會深植進「教學考試」,而評分項目的注意事項,下節部分會詳述。
第二、ANALYSIS & IMPROVEMENT
教學理論的其中一章節,Reference Guide的p.24-30,是Lv2著重的項目,必須具有「分析與改進」的能力。根據環境、裝備、技術、身理、心理等等給予「個人的」分析與改進的方法建議,可以聚焦的(Focus)、概念性的(Concept)、宏觀的(Big Picture)等。技術的聚焦上如鋼邊上的平衡(Balance Over the Working Edge)、聚中且可調整的重心姿勢(Centred & Mobile Position)、運用下半身轉彎(Turning the Board with the Low Body)、軸心旋轉(Centred Pivot)、壓力控制(Pressure Control)、連結(Flow)等;在書中 Appendix 8 有列出針對不同項目練習的方法。而同一個練習項目,根據不同練習者,需聚焦的內容亦可不同,換句話說即投入不同的「意識」去練習。例如說Sliding 360的練習,可以練習Pivot或者Edging,根據學生的弱項來選擇練習的聚焦(Focus)。
第三、PHYSICS & BIOMECHANICS IN SNOWBOARDING
這部分討論身體肌肉運用與滑行力學的原理。再滑到Carving階段,開始需要「細部」的動作來維持平衡,因為開始有「速度」,更需要更提高「穩定度」,並瞭解轉彎與操舵(Turning & Steering)、軸轉與扭轉(Pivoting & Spinning)、壓力管理、板子彈性、力學等滑行時的物理現象。
教學項目TEACHING GUIDE
四天的課程,總共有三項考試的項目,分別是Novice、Freeride、Groomed Terrain Teaching,在每一項考試前考官會先示範,接下來試教,並且在過程後給予Feedback,讓你可以調整來準備隔天的考試。在教的過程中,其他人皆是用Switch riding,即不慣用的那邊滑行來當學生。
在教學理論部分有提到許多注意事項,我挑出幾個重點出來:
- 了解情境與學生程度:考官通常都會給你一個情境,我通常會再詢問學生的程度,好讓我設計整個課程的架構。
- 設計課程架構:設定目標,也就是為何(Why)要練這些東西,是練習新技術還是強化原本的技術,若是後者則要聚焦(Skill Focus)在哪;學習的方式要選擇哪種,Building Block或者Whole, Part, Whole,要選擇哪種練習方式(How)。
- 挑選上課地點:在上課的過程中,就要去記憶與觀察場地,LV2的上課地點與考試地點不一定在同一個地方,場地的雪況、擁擠度、地形、安全,會根據你要教的「內容」密切相關,真的有人地點挑錯Fall考試。
- 善用地形、設施提高教學效率:這是考官重點之一,譬如說在波浪滑道上坡峰處搭配練習Olie或Popping、腳練習吸震、坡峰或坡谷換Edge等等,每一個地方都是練習場地,充分運用它,簡單的地形加技術難度、困難的地形專注基本技術。
- Focus:Focus在你的Goal,持續Feedback再某個項目上,不要「離題」。例如說這堂課就是加強再鋼邊上的平衡,就不要又談到Pivot,並在課程中持續分析與Feedback應改進的方向。
- 下一步你會再教什麼:這個練習後能怎樣再練習,或者之後能再學什麼,這也是考官必問。
- 如果再重新教學一次,你會怎麼改進:這是考官每次都會問的問題,可以提早準備。
請注意,考試的過程中,教的越簡單越好,不要教的太複雜或給太多東西。先觀察、分析,之後再練習改進的項目,這些項目為Position & Balance、Pivot、Edging、Pressure、Time & Coordination等。教新的東西主要使用Building Block的概念,其中教「INTRODUCING FREESTYLE SKILLS」是使用「S.A.F.E. CONCEPT」(見下圖),是Building Block的子項目;教已經會的但進階的東西則是使用Whole, Part, Whole,切記教學過程皆為「常律」而非「定律」,例如在「REFINING SLIDING TURNS」 小轉的教學,依考官給你的「情境」,可以選擇用Building Block或Whole, Part, Whole。
第一項、 Novice Teaching
這部分是Lv1考試項目的延伸,考官會給情境,對象是剛學「完」的初學者,例如學生總是在Heelside轉彎時後跌倒、無法控制速度、無法連續的轉彎、無法控制彎的大小、滑行時不平衡容易倒等等,根據不同情境去設計課程並教他們。
第二項、Freeride Teaching
Freeride Teaching有分成Terrain Adaptation、Basic Flatland Tricks、Introducing Airs,這三項對於初學者是新的項目,考官建議是採用Building Block的方式,壓板跟跳板用SAFE方式去教,從靜態、動態、練習、試驗等等過程來教學。
- TERRAIN ADAPTATION
滑行不整地、饅頭等等地形,需要吸震(Absorption)的技巧,這些是學生從未滑過的地形,因此先從靜態開始教學,在平地上講解腳該如何用下半身吸收地形起伏、如何保持平衡、遇到饅頭或低窪腳如何調整,收與放的方式;接下來進入動態教學,實地去滑行未整地形,為了增加教學的效率,要讓學員不斷練習,這時教學是Focus在吸收地形起伏,因此我們可以在要轉彎時候坐下來,並利用翻身的方式轉彎,持續練習在前刃或後刃的吸收練習。
接下來到比較平或者鬆雪比較多的地方,可以試著不停下來直接轉彎,也可以試著在坡峰或坡谷處轉彎,各有優缺點。最後,有些雪場會有人造波浪,可以去那練習一些上述的技巧,不放棄任何地形提升練習的效率與品質;如果沒有波浪地形,也可以在平緩地加強練習Position & Balance的項目,而練習這些項目時要持續Focus在你的教學的Goal上。
- Basic Flatland Tricks
一樣運用S.A.F.E教學方式,從靜態先教起。先找一塊平地,練習將重心往板頭或板尾放,膝蓋、腰、肩這三點要整個放過去重心才會移動,切記肩膀不要歪保持水平。開始動態練習時,要找很平緩的地方,並找到「下坡的方向」,有些雪道方向跟下坡方向並不一致,會造成不好壓版,示範並說明控制速度的方法、停止、若跌倒的正確方式。
上纜車後,較陡的地方不適合直板的壓版向下,因為速度會太快,因此可以滑行S型,並在橫渡(traverse)時候練習把重心放前板頭及板尾,雪板接觸面則是在Edges上,再更進階或者未來可練的內容則可壓版後加入旋轉的動作。
- Introducing Airs
這部項目則是Popping與Ollie,這部分教學形式跟上方差不多,教學的細節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,應該注意的是如何更有效的運用在不同的地形與有效率的練習,我們之前想到的方法是把手套往下丟,學員則是一個一個練習用Ollie跳過手套。
第三項、Groomed Terrain Teaching
這是CASI Lv2考試最難的部分,分成教學「初學」的「Sliding Turn」與「Carving Turn」,「進階」的「Sliding Turn」與「Carving Turn」,總共四種。進階部分考官會給你情境,或者要加強的項目。教學時候則要注意Focus在你要加強的項目上,不要離題。練習的項目可以參考在書中 Appendix 8 ,有列出針對不同項目練習的方法,這部分我覺得相當受用,幾乎每一項都看得相當熟,不懂的部分可以問考官,每個考官也有一些壓箱寶,更好練習的方法。
如果你自己有一些練習方法,建議可以先詢問過考官,看此觀念是否可以應用在某項目中,若未討論即在考試中使用,其一可能會被誤解、其二可能本身項目存在著問題,所以請各位考生不要在考試中太突發奇想。
- REFINING SLIDING TURNS
此項目又稱作「小轉 small radius turn」,滑行的標準是在黑線或泛著黑光的紅線上小轉,滑行時可以將雪往「兩旁」噴,且噴的「量」相同,至於該如何做到就考驗功力了。早上和下午也有差異,早上的話雪地有整過,會較容易滑出標準;下午的話,漂亮的壓雪地都被滑掉了,如果你下半身不夠軟、不夠會吸收地形,你將會很難滑出「小轉」,通常「滑行」的補考會在最後一天下午。在這邊我記錄一下考官的教學流程:
- 靜態簡介:先解釋小轉原理,Centre Pivot、Early Edges、雪噴兩邊等等,綁單腳練習Early Edges。
- Turn with hop:轉彎時跳起來換Edge。
- Sliding with hop 180:利用你的下半身關節,跳起來轉180。
- Sliding with hop 360:利用你的下半身關節,跳起來轉270,落地後補滿360,過程中都Focus在下半身關節,利用Centre Pivot概念兩腳一起轉。
- Spray the tree:把雪往兩旁噴,且量相同。
- 1234 turn:類似書上寫的Dolphin Turns,考官自己命名的,入彎前重心「微」向前腳,在彎快結束前將重心移向後腳,像是做Olie的動作,這個動作會讓彎迅速轉過。1:重心向前;2:重心向後;3:重心向前;4:重心向後,完成一個S Turn。
- INTRODUCING CARVED TURNS
Carving Turns在另一篇有詳細的說明:雪板割雪過彎原理與練習方法,首先你要能成功Demo,滑出pencil line;其次,要能控制速度,意即能運用出Early edge、控制壓力、彎的大小與曲度等技巧來控制速度。在教學上你則需要有足夠多經驗來選擇地形,教學你想教學的項目,地形過緩會沒有速度不易維持平衡、過陡速度過快會被向心力帶出去無法完成轉彎。
♦ 評分標準
評分標準:TEACHING SKILLS (左半邊)
- GUEST SERVICE & SAFETY
- Safe & suitable terrain:在上課的過程中,就要去記憶與觀察場地,LV2的上課地點與考試地點不一定在同一個地方,場地的雪況、擁擠度、地形、安全,會根據你要教的「內容」密切相關,真的有人地點挑錯Fall考試。
- Positive, student-centred learning environment:用正向的話語來回饋學生,營造出讓學生可以專注於自己以及不斷嘗試的環境。
- COMMUNICATION & LESSON STRUCTURE
- Communicates effectively (clear explanations):重點講解、實作、再講解,不要講過於複雜的技術分析,廢話別太多,關鍵字要提到。
- Effective lesson structure:善用地形練習、設定可達成的目標、練習要點強調、及時Feedback、重點式講解並予以多練習。
- DEMONSTRATIONS
- Clearly demonstrates all relevant manoeuvres:練習的項目要清楚的Demo出來,說什麼就成為什麼。
- ANALYSIS & IMPROVEMENT
- Recognizes causes of student difficulty:根據環境、裝備、技術、身理、心理等等給予「個人的」分析與改進的方法建議,可以聚焦的(Focus)、概念性的(Concept)、宏觀的(Big Picture)等。技術的聚焦上如鋼邊上的平衡(Balance Over the Working Edge)、聚中且可調整的重心姿勢(Centred & Mobile Position)、運用下半身轉彎(Turning the Board with the Low Body)、軸心旋轉(Centred Pivot)、壓力控制(Pressure Control)、連結(Flow)等。更細部的原因分析需要看完書以及累積相關經驗後,就會有所進展。
- Provides positive and relevant feedback to students:而同一個練習項目,根據不同練習者,需聚焦的內容亦可不同,換句話說即投入不同的「意識」去練習。例如說Sliding 360的練習,可以練習Pivot或者Edging,根據學生的弱項來選擇練習的聚焦(Focus)。總是要Focus在你的Goal,持續Feedback再某個項目上,不要「離題」。例如說這堂課就是加強再鋼邊上的平衡,就不要又談到Pivot,並在課程中持續分析與Feedback應改進的方向。
- TECHNICAL CONTENT
- Effectively presents technical concepts:把各章節練習項目與方法、Appendix 8內容了解清楚,並且靈活運用。
評分標準:RIDING SKILLS(右半邊)
- CENTERED AND MOBILE POSITION
- Weight centred over feet equally:在旋轉、滑行、跳耀時保持重心置中且雙腳施力對等,透過Switch Riding、Sideslipping 180 hops、Sideslipping 360 hops等等方法練習與測驗。
- Mobile / relaxed position in varied terrain:隨著地形的起伏,身體可以跟著調整,以放鬆且可隨時改變重心位置的身體動態,收與放的配合的技術。
- Uniform flexion in joints:讓關節保持彎曲、放鬆且有彈性;放低重心,像是貓抓老鼠一樣,伺機而動的感覺(肌肉放鬆),一種全然專注地準備狀態,身體「動態的靜止」隨時可以移動的「準備姿勢」,可增加滑行穩定度。
- TURNING WITH THE LOWER BODY
- Uses knees and feet to turn snowboard:用你「雙腳」的髖關節、膝蓋、腳踝的動態移動來讓板子轉動。
- Demonstrates a centre pivot point in short radius turns:Centre Pivot的意思是將軸心於身體上而不是傾向前腳或後腳,讓你的「左右」膝蓋同時像探照燈一樣的照向你要去的地方,若只用到前腳,代表你重心略放前方,雖然轉動的快,但是在黑線等較陡的地方,板子受力不夠,滑的費力且運用不上慣性。滑行的標準是在黑線或泛著黑光的紅線上小轉,滑行時可以將雪往「兩旁」噴,且噴的「量」相同。
- BALANCE OVER THE WORKING EDGE
- Manages pressures in snowboard while edging:控制壓力的方法有垂直施力、減少Egde的面積、滑行慣性等等,控制壓力你就可以控制速度,壓力壓得越多彎的曲度越高。
- Can demonstrate carved turns:在綠線、泛著紅線的綠線上Demo出Carving Turns。
- Engages edge above fall line:Early Edge技術,只在板頭朝向山下前更換Edge,利用Early Edge技巧你可以讓彎轉得更完整且更可以控制速度,滑Carving很簡單,難的是可以控制速度的滑Carving。
♦ 考試中學到的事
一個完整的教學,應該從理論、安全、基礎開始教起,安全往往是我們忽略的地方,初學最好三天完整的教學,才可以將雪場、滑雪安全須知完全、清楚傳達。對於進階學員,每次的課程要更Focus在專項上面,一次授與太多細節會使得學員混亂錯失焦點,不過這也因人而異,並非一定形式,這些理論是「常律」而非「定律」。
♦ About Begin的建議
- 教學經驗100小時以上,實際滑行天數150天以上,數字為官方提供僅供參考,因人而異。
- 參加「PREP COURSE」的課程:先行調整滑行部分的技巧。
- 住在考試的地方:下課後來有餘力可以練習,住太遠時間就都花在交通了。
- 預先複習教科書:Lv2有許多細節,教學理論、滑行力學、練習項目等等。
- 找人看出練習盲點:如果沒有參加「PREP COURSE」的練習,至少找Lv2以上的教練給些引導與指導。